美術研究(藝術研究)——雕塑

發(fā)布時間:2021-11-19 17:53:56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二)雕塑

藏族雕塑藝術淵遠流長,涉及佛像、木雕、擦擦等專題,題材包括神佛、人物、動物、花草樹木、樓臺亭閣、花紋圖案等,為藏族藝術研究的又一重點。

藏傳佛教金銅佛像研究為藏族雕塑藝術研究的主體。由烏爾里?!ゑT·施羅德(Ulrich von Schroeder)所著、羅文華翻譯的《西藏寺廟珍藏佛教造像108尊》(文化藝術出版社)一書值得關注。該書作者瑞士學者烏爾里?!ゑT·施羅德(Ulrich von Schroeder)1980—2006年曾多次赴西藏實地考察,2001年出版有兩卷本以時代順序編排的重要著作——《西藏佛教造像》(Buddhist Sculpture in Tibet),書中收錄了1100多件西藏各地的重要佛教造像。本書即該著作的普及本,以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色拉寺、薩迦寺、聶塘寺、止貢替寺、皮央寺等寺廟,西藏博物館所藏藏傳造像代表作108尊為例,從佛教造像形象的角度描述了藏傳佛教的發(fā)展。金申的《藏傳佛教造像流派》(《收藏》第1期)探討了藏傳佛教金銅佛像與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及中國內地漢傳佛像的關系,分析其造像流派。李翎的《圖像與宗派:吉祥天母樣式研究》(《中國藏學》第2期)則對藏傳佛教“八仇兇神”之一的吉祥天母進行深入分析。作者考察了現(xiàn)今留存的主要吉祥天母像,并對其造像樣式及相關宗派作了全面梳理。李曉岑、袁凱錚、葉星生、華覺明的《西藏銅佛像制作“昌都工匠群”的考察》(《中國藏學》第3期)在對西藏拉薩地區(qū)和昌都地區(qū)銅像作坊進行考察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這些銅像作坊的工匠均來自昌都的柴維鄉(xiāng)和嘎瑪鄉(xiāng),現(xiàn)已形成中國西南最主要的制作藏傳佛教銅像的工匠群體。他們主要由血緣和親戚關系組成,并在各地建立起一個個銅佛像制作工場,對親緣關系和昌都的地理認同成為其技藝傳承的紐帶。

霍巍的《神幻之影——拉薩大昭寺吐蕃木雕的藝術風格與源流》(《西藏大學學報》第1期)討論了藏族木雕藝術。文章從文獻和考古資料兩方面分析了拉薩大昭寺內現(xiàn)存的吐蕃時期木雕。作者注意到大昭寺的總體木構建筑除了受到印度、尼泊爾藝術影響之外,同時也明顯受到內地風格的影響,并融合了南亞與中原唐文化因素,成為吐蕃時期對外文化交流的有力物證。

關于宗教藝術方面,在往年集中研究的“唐卡”、“壁畫”這一主題上,今年又新增加了“擦擦”這一主題,而且涉及此類主題的學術論文比較多。其中,張建林的《藏傳佛教后弘期早期擦擦特征——兼談吐蕃擦擦》(《中國藏學》第S1期)對西藏西部阿里地區(qū)遺存的11—12世紀擦擦的制作方法、表現(xiàn)題材、造像風格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出這一時期擦擦的風格特征并進行詳細分類。作者通過對文獻和其他相關遺物的比較,詳細探討了西藏后弘期擦擦的來源,作者還注意到這一時期西藏與西夏擦擦所具有的相似點,認為可能是藏傳佛教藝術向北傳播和影響的問題。白日·洛桑扎西、大尼瑪?shù)摹恫刈迥V莆⑿偷袼懿敛良捌涔に囂卣鳌罚ā段鞑卮髮W學報》第1期)則討論了擦擦在藏區(qū)傳播的歷史淵源和相關遺存情況,同時對擦擦的印制材料進行了介紹,特別提出了擦擦的印制材料與四種元素之間的關系,最后以田野考察為依據(jù)對傳承下來的擦擦模具的制作工藝進行了介紹。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