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社會科學院藏學研究所

發(fā)布時間:2021-10-13 14:35:30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1982年成立塔爾寺文獻研究室,1983年改稱塔爾寺藏族歷史文獻研究所,與本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合署辦公,1987年分署改為現(xiàn)稱。歷任所長:陳慶英、何峰、馬林;歷任副所長:張?zhí)镉?、何峰。現(xiàn)任所長馬林?,F(xiàn)有研究人員5名,其中研究員2人、助理研究員3人。

該所主要研究藏族歷史和現(xiàn)實有關重大問題。主要研究方向:一是藏族歷史文獻研究,即古藏文文獻、藏傳佛教典籍的整理、翻譯、研究;二是藏族歷史研究,主要是藏族斷代史、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藏族與周邊民族關系史、以及中央政權與各藏族地方政權關系史等;三是藏族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研究:包括運用文獻資料和社會歷史調(diào)查資料研究歷史上的藏族社會形態(tài)、社會制度等,以及各藏族聚居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有關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研究等;四是藏族語言文學,即研究藏文語法、修辭、藏語文的規(guī)范化以及藏族民間文學和古典文學;五是藏族宗教信仰,即研究藏傳佛教、藏族民間信仰及其與藏族社會的關系等。

至2010年共出版專著、譯著、工具書、古籍整理等45部,發(fā)表論文、研究報告312篇,譯文等35篇。主要專著有《蒙藏民族關系史略》、《塔爾寺概況》、《元朝帝師八思巴》、《青海藏傳佛教寺院碑文集釋》、《中國藏族部落》、《藏族部落制度研究》、《果洛藏族族社會》、《〈格薩爾〉與藏族部落》、《歷輩班禪年譜》、《藏傳佛教與藏族社會》、《佛學基礎原理》(藏文)、《歷史的神奇與神奇的歷史—五世達賴喇嘛傳》、《藏族生態(tài)文化》《歷輩達賴喇嘛形象歷史》、《傳統(tǒng)與變遷-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演進及其現(xiàn)代化變遷模式》、《角斯部落發(fā)展史》(藏文)《村落·信仰·儀式—河湟流域藏族民間信仰文化研究》等;主要譯著有《漢藏史集》、《三世、四世達賴喇嘛傳》、《五世達賴喇嘛傳》、《章嘉若必多杰傳》、《東噶佛學大辭典·歷史人物類》、《夏瓊寺志》、《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偉人》、《世界風貌》、《話說地球》,主編《藏族歷代文學作品選》(藏文)、《當代藏族研究生論文精選》、《熱貢寧瑪派教派史》(藏文)等。

建所至今,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6項,國家青年社科基金課題4項,青海省社科規(guī)劃課題5項,委托課題6項。該所“九五”期間的主要研究課題有“青海藏區(qū)畜牧業(yè)經(jīng)濟研究”、“玉樹藏族社會研究”、“果洛藏族婚姻家庭研究”、“青海藏族婦女”、“藏族民間信仰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本教研究”等。近10年承擔和完成的主要研究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藏族生態(tài)文化研究”、“青藏鐵路沿線藏區(qū)人文環(huán)境評估”、“歷輩達賴與中央政府的關系研究”“元明清時期藏傳佛教與國家政治及各級政權的政教關系的歷史與特點研究”等,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委托課題“華人、華僑藏胞現(xiàn)狀與僑務工作的關系”、“青海省涉藏僑情研究報告”,香港科技大學委托課題“青海省異地扶貧研究”等。共有25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何峰、余中水撰寫的《中國藏族宗教信仰與人權》、蒲文成、何峰、穆興天撰寫的《十世班禪大師的愛國思想》獲中宣部科“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陳慶英主編的《中國藏族部落》獲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另獲省部級優(yōu)秀科研成果榮譽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2項、鼓勵獎5項。

該所研究人員曾參加“91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第四屆《格薩爾》國際學術討論會”、“海峽兩岸中國江河之源與中華民族發(fā)展學術討論會”、“97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首屆鄧小平理論研討會”、“首屆康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1世紀安多藏族文化發(fā)展學術研討會”、“全國首屆藏學研究與對外宣傳西藏”等大型學術會議。前任所長陳慶英還曾赴日本等國進行學術交流?,F(xiàn)任所長馬林于2008年6月參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的“中國藏學家代表團”出訪德國、比利時和歐盟。

來源:http://www.qhass.org/Page/ArtDis.aspx?id=126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